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刺公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Encrasicholina punctifer (Fowler, 1938)
形態:
僅腹鰭與臀鰭間有針狀稜鱗,頰部上肌肉向前延伸,但不覆蓋尾舌骨。上主上頜骨末端短鈍。
分布:
印度洋,紅海,西太平洋等海域。
生態習性:
外洋及沿岸表層性群聚魚種。
利用:
本種在菲律賓佔公鯷屬魚獲的20%。可用作鮪釣餌料。台灣多撈捕其幼魚名為魩仔,供食用。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鯡形魚亞組(Subdivision Clupeomorpha)
目:
鯡目(Order Clupeiformes)
亞目:
鯡亞目(Suborder Clupeoidei)
科:
鯷科(Family Engraulidae),Anchovie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刺公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