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少年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shào niá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o nián
解釋:
  1. 年輕。
    【例】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唐.杜秋娘〈金縷衣〉詩)
  2. 年輕的男子。
    【例】做一個新時代的少年,更要有為國為民的服務熱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少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o nián
解釋:
1.年輕。三國魏.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時,輕薄好絃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少年夫妻卻也過的恩愛,只是看了許多光景,心下好生不然,時常偷掩淚流。」
2.年輕的男子。三國魏.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橫頭坐著一個少年,白淨面皮,微微幾根鬍子,眼張失落,在船上兩邊看女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少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相似詞: 【少年郎】【後生仔】【後生條仔】
對應華語: 少年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少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àu-liâ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年少狀態。
  2. [[名] ] 指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的青少年。
  3. [[形] ] 年紀輕。
反義詞: 年老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少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少年 相關客家語 少年少年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