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底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广ㄧㄢˇ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一]de[二]dǐ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ˋㄊㄧˇ˙ㄉㄜㄗㄨㄟˋㄒㄧㄚˋㄇㄧㄢˋㄅㄨˋㄈㄣˋㄖㄨˊ:「ㄆㄣˊㄉㄧˇ」、「ㄅㄟㄉㄧˇ」、「ㄒㄧㄝˊㄉㄧˇ」、「ㄉㄧˇㄆㄢˊ」。
  2. ㄐㄧㄣˋㄊㄡˊㄖㄨˊ:「ㄋㄧㄢˊㄉㄧˇ」、「ㄩㄝˋㄉㄧˇ」、「ㄒㄧㄤˋㄉㄧˇ」。
  3. ㄕˋㄨˋ˙ㄉㄜㄍㄣㄩㄢˊㄏㄨㄛˋㄋㄟˋㄑㄧㄥˊㄖㄨˊ:「ㄉㄧˇㄒㄧˋ」、「ㄇㄛㄉㄧˇ」、「ㄓㄨㄟㄍㄣㄐㄧㄡˋㄉㄧˇ」。
  4. ㄐㄧㄔㄨˇㄖㄨˊ:「ㄉㄧˇ˙ㄗ」、「ㄍㄣㄉㄧˇ」、「ㄉㄧˇㄒㄧㄣ」。
  5. ㄨㄣˊㄕㄨ˙ㄉㄜㄘㄠˇ稿ㄍㄠˇㄖㄨˊ:「ㄌㄧㄡˊㄉㄧˇ」、「ㄉㄧˇ稿ㄍㄠˇ」。
  6. ㄉㄧㄥˋㄓㄨㄥㄓˇㄖㄨˊ:「ㄉㄚˋㄕˋㄉㄧˇㄉ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
    【例】鞋底、碗底、海底
  2. 根源、內情。
    【例】謎底、揭底、追根究底
  3. 末了、盡頭。
    【例】年底、月底、巷底
  4. 草稿、原本。
    【例】存底、底稿、底本
  5. 基本組成部分。
    【例】班底、根底
  6. 剩下來的部分。
    【例】債底、菜底
  7. 圖案的襯托部分。
    【例】她穿了一件藍底白花的洋裝。
注音:
漢語拼音: de
解釋:
  1. 助詞。置於名詞或代名詞後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同「的」。
    【例】我底書、他底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如:「鞋底」、「碗底」、「海底」、「井底」。
2.根源、底細。如:「謎底」、「揭底」、「摸底兒」、「尋根究底」。
3.末了、盡頭。如:「年底」、「月底」。
4.草稿、原本。如:「草底」、「存底」、「留個底兒」。
5.基本組成部分。如:「班底」、「紅底金字」。
[動]
到達。如:「終底於成」、「無所底極」。
[代]
何?什麼。表疑問。如:「干卿底事?」宋.蘇軾〈謝人見和前篇〉詩二首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注音:
漢語拼音: de
解釋:
[助]
結構助詞。用在名詞或代名詞後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同「的」。如:「我底書」、「他底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é/tué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
  2. [[位] ] 裡面。
  3. [[名] ] 盡頭、末了。
  4. [[形] ] 最低點。
  5. [[名] ] 殘餘的、剩餘的東西。
  6. [[名] ] 基礎、根基。
  7. [[名] ] 身世、背景、本質。
  8. [[形] ] 原本的。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代] ] 何。用在何時、何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出身底系底蒂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