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chū shēn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出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chū shēn |
|
解釋:
1.奉獻自己。《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臣出身為國,破家立事,至乃懷忠獲釁,抱信見疑。」漢.禰衡〈鸚鵡賦〉:「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 2.指仕宦為官。《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宣徽好生不忍,心裡要收留拜住回家成親,教他讀書,以圖出身。」《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守了一世書窗,指望巴個出身,多少掙些家私。」 3.因個人前段經歷或家庭背景而具備的身分。如:「工人出身」。《三國演義》第二回:「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好漢不論出身低,實不相瞞,我這賤內,就是這裡頭出身。」 4.舊稱丫鬟嫁人為「出身」。《金瓶梅》第六二回:「這小丫頭綉春,我教你大娘尋家兒人家,你出身去罷。」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出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出身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出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tshut-sin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出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