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惠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ˊㄞˋㄖㄨˊ:「ㄖㄣˊㄏㄨㄟˋ」、「ㄘˊㄏㄨㄟˋ」。
  2. ㄐㄧㄤㄏㄠˇㄔㄨˋㄈㄣㄍㄟˇㄖㄣˊㄖㄨˊ:「ㄏㄨˋㄏㄨㄟˋ」、「ㄏㄨㄟˋㄨㄛˇㄌㄧㄤˊㄉㄨㄛ」。
  3. ㄉㄜˊㄖㄨˊ:「ㄏㄨㄟˋ」、「ㄏㄨㄟˋ」。
  4. ㄑㄧㄥˇㄑㄧㄡˊㄍㄢˇㄒㄧㄝˋㄖㄣˊ˙ㄉㄜㄑㄧㄢㄘˊㄖㄨˊ:「ㄏㄨㄟˋㄘㄨㄣˊ」、「ㄒㄧㄝˋㄒㄧㄝˋㄏㄨㄟˋㄍㄨˋ」、「ㄏㄨㄟˋㄙˋㄧˊㄆ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ì
解釋:
  1. 恩情、好處。
    【例】恩惠、略施小惠
  2. 賜贈、贈送。
    【例】互惠、惠我良多
  3. 請求人時的敬辭。
    【例】惠存、惠顧、惠賜一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ì
解釋:
[名]
1.恩澤、好處。如:「恩惠」、「略施小惠」。《左傳.莊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梅頤嘗有惠於陶公。後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
2.姓。如戰國時宋有惠施。
[動]
1.賜贈、贈送。三國魏.曹植〈喜雨〉詩:「棄之必憔悴,惠之則滋榮。」唐.鄭谷〈宗人惠四藥〉詩:「宗人忽惠西山藥,四味清新香助茶。」
2.疼愛、寵愛。《詩經.邶風.北風》:「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唐.張潮〈江風行〉:「妾本富家女,與君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門不曾出。」
3.給人好處。如:「口惠」、「特惠」、「優惠」、「互惠互利」。
[形]
柔順、和順。《詩經.邶風.燕燕》:「終溫且惠,淑慎其身。」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集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副]
敬辭。用於對方對自己關心照顧之行為。如:「惠存」、「惠顧」、「惠臨」、「惠請賜票」。《國語.晉語二》:「公子重耳出見使者曰:『子惠顧亡人重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