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柱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ㄢˋㄓㄨˊㄨˋㄓㄨㄥㄩㄥˋㄌㄞˊㄔㄥˊㄌㄧㄤˊ˙ㄉㄜㄓˊㄌㄧˋㄘㄨㄇㄨˋㄖㄨˊ:「ㄌㄧㄤˊㄓㄨˋ」、「ㄓㄨˋ˙ㄗ」。
  2. ㄒㄧㄤˋㄓㄨˋ˙ㄗㄧˊㄧㄤˋ˙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ㄕㄨㄟˇㄓㄨˋ」、「ㄊㄧㄢㄓㄨˋ」、「ㄕˊㄓ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柱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ù
解釋:
  1. 屋中直立以支持梁的粗木。
    【例】梁柱
  2. 泛稱細長像柱形的東西。
    【例】水柱、花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ù
解釋:
[名]
1.屋中直立以支持梁的粗木。《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秦王方環柱走,卒惶急。」也稱為「柱子」。
2.泛稱細長像柱形的東西。如:「水柱」、「花柱」。
3.琴瑟上繫弦的木條。唐.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動]
1.支持。漢.王充《論衡.談天》:「且鼇足可以柱天,體必長大,不容于天地,女媧雖聖,何能殺之?」
2.譏刺。通「拄」。《漢書.卷六七.朱雲傳》:「既論難,連柱五鹿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iā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楹樑、立桿。
同義詞: 柱仔
音讀: ts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柱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