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線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ili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一種突出於細胞表面的纖維狀附屬物,只在某些革蘭氏陰性細菌身上才會發現(例如:腸內菌Enterobacteriaceae及假單胞菌Pseudomonas)。線毛可分為兩大類,一為一般線毛(common pili; fimbriae),另一種為生殖線毛(sexpili),這兩種線毛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細胞上,並可與鞭毛共存。線毛為一串或二串螺旋交錯的蛋白質單元(pilin)形成的條狀結構,直徑範圍在3~25nm之間,長度則隨形態而異,一般生殖線毛較一般線毛為短,且二者皆比鞭毛短。一般而言,pili用來指生殖線毛,而fimbriae則表示一般線毛。生殖線毛並非一直存在的,而是在細菌行接合生殖時才會出現,它的出現則由生殖因子(sex factor)上的基因來控制,而其功能則是保持細菌的接觸並當作DNA傳輸工具的胞器使用。生殖線毛的數目通常較一般線毛少,一個生殖因子只產生一條生殖線毛,由F-factor產生的稱為F-pili,而由colicin Factor I產生的稱為I-pili。
  生殖線毛和一般線毛有下列的不同:
  (1)病毒會附著於生殖線毛上而不會附著於一般線毛上。
  (2)二種線毛分別具有不同抗原。
  (3)生殖線毛尾端有似瘤狀的膨脹。【1. P. Singleton and D. Sainsburg, Dictionary of Microbiology, 1978; 2. R.M. Atlas, Microbiology-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198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線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