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緬甸小鼠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緬甸小鼠-簡介 廣佈於東南亞的緬甸小鼠在民國88年間,首度於花蓮縣的休耕田間被發現,為近年間由境外入侵的外來鼠種。外來種的入侵多來自棄養野放或無意間引入,本無須過度擔憂,但緬甸小鼠的入侵原因不明,因此於近幾年引起國內重視。緬甸小鼠另一個被重視的原因為其可能是漢他病毒的帶原者之一,牠們有可能將漢他病毒傳染給當地一般家鼠或溝鼠,不過這項推測仍有待進一步證實。
知識 1:
雜食性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緬甸小鼠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獸類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鼠科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exulans
中文綱名: 哺乳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Mur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獸類
拉丁屬名: Rattu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台灣分布地點: 東部
中文目名: 齧齒目
拉丁目名: Rodentia
拉丁綱名: Mammani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緬甸小鼠
英文名: Rattus exulans
描述:
頭體長約12公分,尾長約13公分,體重30~50公克。身體背部為暗褐色,腹部短毛呈污灰色,尾長略長於身體長,呈褐色。門齒及臼齒發達,善於啃咬及研磨,但犬齒與前臼齒退化消失。齒式:門齒1/1,犬齒0/0,前臼齒0/0,臼齒3/3;總齒數= 16。

分布:
緬甸小鼠是1999年始被發現入侵台灣的外來種鼠類。在世界上分布廣泛,原產地為印尼的小巽他群島(Lesser Sunda Island)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和赤道兩側緯度三十度以內的太平洋各島嶼,又稱波里尼西亞鼠或太平洋鼠,被認為是除了全球廣布種之家鼷鼠 (Mus musculus</em>)、家鼠(Rattus rattus</em>)、溝鼠(Rattus norvengicus</em>)之外,分布最廣的鼠類。目前在台灣僅侷限分布在花蓮縣吉安鄉木瓜溪北岸區域。</p>
作者: 鄭錫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