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縱貫研究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ongitudinal Approach
作者: 黃國彥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縱貫研究法就是對相同的個人或團體,在其不同的年齡或發展階段,連續觀察其發展情形。例如,要探討兒童道德觀念在六歲到十歲的發展情況,研究者必須抽取一組六歲兒童,給予道德觀念的測量,並等到這些兒童七歲時,再給予測量一次,如此連續進行五年的測量,直到十歲為止。
  由於縱貫研究法是以固定研究對象作長期的追蹤探討,所以它具有下列優點:(1)可以探討個體或團體發展的連續性;(2)可以探討個體或團體發展的穩定性;(3)可以探討個體或團體發展過程中陡增或高原現象;以及(4)可以探討個體或團體發展中早期經驗對後期行為發展的影響。雖然縱貫研究法擁有許多優點,但它仍有其限制。大致來說,它有下列缺點:(1)研究時間較長,需要較多的人力與物力支援,故較不經濟;(2)在長期的追蹤研究過程中,不易掌握研究對象,故易有樣本流失,影響研究的效度;(3)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研究對象易受學習、經驗或其他因素的影響,以致混淆發展特徵;(4)在長期研究過程中,研究的人員、工具以及實施程序等不易保持一致「以致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可靠性;以及(5)如研究期間過長,不易獲得充分經費支援,研究因而半途而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縱貫研究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