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非參與觀察研究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作者: 黃國彥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非參與觀察研究是觀察研究的一種。與參與觀察研究比較,觀察者完全扮演觀察的角色。在觀察研究進行之前,觀察者通常被介紹給被觀察團體成員認識,然後置身於情境外,不參與任何活動並觀察所欲觀察的活動或行為。由於被觀察者知道有觀察員在旁,因此其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常會異於正常情況下的表現,較缺乏真實性。
  為了減少非參與觀察研究中的受試知道其正被觀察所造成的影響,下列方法值得考慮採用:
  1.利用單面透視鏡的設備,錄音機和錄影機等輔助器材進行觀察。
  2.盡可能以兒童為觀察對象,因為兒童較不易察覺自己正被觀察。
  3.觀察開始之初,先不做記錄,俟被觀察者的行為恢復到自然時才記錄資料。
  4.必要時可向被觀察者說明觀察的理由,期以減少被觀察者的防衛和焦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非參與觀察研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