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顏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ㄧㄢˇㄇㄧㄢˋㄖㄨㄥˊㄖㄨˊ:「ㄧㄢˊㄇㄧㄢˋ」、「ㄖㄨㄥˊㄧㄢˊ」、「ㄏㄜˊㄧㄢˊㄩㄝˋㄙㄜˋ」、「ㄨˊㄧㄢˊㄐㄧㄢˋㄖㄣˊ」、「ㄒㄧㄠˋㄓㄨˊㄧㄢˊㄎㄞ」。
  2. ㄙㄜˋㄘㄞˇㄖㄨˊ:「ㄧㄢˊㄌㄧㄠˋ」、「ㄧㄢˊㄙㄜˋ」、「ㄨˇㄧㄢˊㄌㄧㄡˋㄙㄜˋ」。
  3.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n
解釋:
  1. 臉、面容。
    【例】容顏、和顏悅色、笑逐顏開
  2. 色彩。
    【例】顏料、顏色
  3.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n
解釋:
[名]
1.額頭。《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隆準而龍顏。」南朝宋.裴駰.集解:「顏,頟顙也,齊人謂之顙,汝南、淮、泗之閒之曰顏。」
2.臉色、面容。如:「和顏悅色」、「笑逐顏開」。《詩經.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3.面子、名譽。如:「無顏見人」。《紅樓夢》第三三回:「若外人知道,祖宗顏面何在!」
4.色彩。如:「五顏六色」。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二:「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5.門堂上的匾額。《新唐書.卷一五五.馬燧傳》:「勒石起義堂,帝榜其顏以寵之。」
6.姓。如春秋時魯有顏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â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臉、面部。
  2. [[名] ] 姓氏。
音讀: Gân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