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黑柱石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黑柱石是在1811年由Steffens依其首次發現地-義大利Elba(拉丁文為Ilva)之名來命名。它屬於斜方晶系,也有呈單斜晶系的變體,晶體呈短柱狀到長柱狀,具縱向生長條紋,集合體型態以塊狀、粒狀居多。摩氏硬度介於5.5到6之間,比重為4.0,顏色從黑色到深灰黑色,條痕以綠黑色和褐黑色為主。具半金屬光澤,幾乎不透明。此種礦物主要產於接觸換質之鐵礦、鋅礦和銅礦礦床中,在方鈉石-正長岩中亦有產出,常與沸石類礦物相伴共生。
知識 1:
4.0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黑柱石
化學成分: CaFe<sup>2
國外產地: 義大利Trentino的Mt. Mulatto,Tuscany的Temperino mine,Elba的Capo Calamita和Rio Marina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矽酸鹽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