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恥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ㄡㄎㄨㄟˋ˙ㄉㄜㄕˋㄖㄨˊ:「ㄔˇㄖㄨˋ」、「ㄒㄩㄝˇㄔˇ」、「ㄑㄧˊㄔˇㄉㄚˋㄖㄨˋ」。
  2. ㄅㄨˊㄒㄧㄝˋㄐㄩㄝˊ˙ㄉㄜㄒㄧㄡㄎㄨㄟˋㄖㄨˊ:「ㄔˇㄩˇㄨㄟˊㄨˇ」、「ㄅㄨˋㄔˇㄒㄧㄚˋㄨㄣˋ」。
  3. ㄒㄧㄡㄎㄨㄟˋㄒㄧㄣㄖㄨˊ:「ㄨˊㄔˇ」、「ㄌㄧㄢˊㄔ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ǐ
解釋:
  1. 羞愧。
    【例】羞恥、知恥、無恥
  2. 羞辱的事。
    【例】國恥、奇恥大辱、引以為恥
  3. 認為羞辱。
    【例】不恥下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ǐ
解釋:
[名]
1.羞愧的心。如:「無恥」、「知恥」。《孟子.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2.羞辱的事。如:「雪恥」、「奇恥大辱」、「引以為恥」。《呂氏春秋.季秋紀.順民》:「越王苦會稽之恥。」
[動]
羞辱。《國語.越語上》:「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í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羞愧。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羞辱。《說文解字.心部》:「恥,辱也。」《國語.越語上》:「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

2. 以之為羞愧。《字彙.心部》:「恥,慙也。」《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上.楊烱》:「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3. 羞愧的心。如:「無恥」、「知恥」。《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孟子.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4. 羞辱的事。如:「雪恥」、「奇恥大辱」、「引以為恥」。《呂氏春秋.季秋紀.順民》:「越王苦會稽之恥。」《晉書.卷九八.列傳.王敦》:「先帝含垢忍恥,容而不責,委任如舊,禮秩有加。」

注音: ㄔ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