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埒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矮牆、短牆。
    【例】埒垣
  2. 界線、界限。
    【例】界埒、埒內、埒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矮牆、短牆。《說文解字.土部》:「埒,庳垣也。」如:「埒垣」。
2.界線、界限。如:「界埒」、「埒內」、「埒外」。《淮南子.精神》:「休息于無委曲之隅,而游敖于無形埒之野。」
3.山間水流。《列子.湯問》:「一源分為四埒,注於山下。」
[動]
相等、均等。《史記.卷三○.平準書》:「富埒天子。」唐.陳鴻《長恨傳》:「姊妹封國夫人,富埒王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ua̍h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矮牆、短牆。《說文解字.土部》:「埒,卑垣也。」《魏書.卷一○八.禮志一》:「為壇通四陛,為壝埒三重。」《宋書.卷一七.禮志四》:「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春,親耕,乃立先農壇於籍田中阡西陌南。高四尺,方二丈。為四出陛。陛廣五尺,外加埒。」

2. 界線、界限。如:「界埒」、「埒內」。《淮南子.精神》:「休息於無委曲之隅,而游敖於無形埒之野。」唐.劉禹錫〈題於家公主舊宅〉詩:「馬埒蓬蒿藏狡兔,鳳樓煙雨嘯愁鴟。」

3. 山上水流。《爾雅.釋山》:「山上有水,埒。」《列子.湯問》:「一源分為四埒,注於山下。」

4. 相等、等同。《史記.卷三○.平準書》:「富埒天子。」《新唐書.卷一七四.列傳.元稹》:「稹尤長於詩,與居易名相埒,天下傳諷,號『元和體』。」

注音: ㄌ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埒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