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殖民地 - 教育百科
ˊ
ˊ
ˋ
  • 漢語拼音 zhí mín d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mín dì
解釋:
  1. 強國以武力或經濟力量,開拓或侵占本土以外的疆土,並獲得管轄權,而被剝奪政治、經濟等獨立權力的區域或國家則稱為「殖民地」。
    【例】北美十三州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殖民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mín dì
解釋:
被殖民的地區,殖民地居民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人權皆被剝奪,自然與文化資產亦受管控,常被以特定的空間文化治理型式來管轄,語言與文化也常呈混種狀態。參見「殖民」、「殖民主義」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殖民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