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睦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ㄡˋㄉㄞˋㄑㄧㄣㄞˋㄖㄨˊ:「ㄉㄨㄣㄑㄧㄣㄇㄨˋㄌㄧㄣˊ」。
  2. ㄏㄜˊㄑㄧˋㄏㄜˊㄕㄨㄣˋㄖㄨˊ:「ㄏㄜˊㄇㄨˋ」、「ㄒㄧㄡㄇ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睦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厚待、親愛。
    【例】敦親睦鄰
  2. 和氣、和順。
    【例】和睦、修睦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厚待、親近。如:「敦親睦鄰」。《禮記.坊記》:「睦於父母之黨,可謂孝矣。」唐.歐陽詹〈自明誠論〉:「遊於鄉,可以睦閭里而寧訟爭。」
[形]
和氣的。如:「和睦」。《書經.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名]
1.和順。《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姓。如北齊時有睦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目順。《說文解字.目部》:「睦,目順也。」

2. 厚待、親近。如:「敦親睦鄰」。《禮記.坊記》:「睦於父母之黨,可謂孝矣。」唐.歐陽詹〈自明誠論〉:「遊於鄉,可以睦閭里而寧訟爭。」

3. 和氣、親和。如:「和睦」。《書經.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南史.卷二五.列傳.到彥之》:「家門雍睦,兄弟特相友愛。」

4. 敬和、肅穆。《說文解字.目部》:「睦,……一曰敬和也。」《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聖恩敦睦,感時增恩,悼二王之靈,發哀愍之詔,稽度前典,以正禮制。」

5. 調和。《國語.卷二一.越語》:「五穀睦熟,民乃蕃滋。」吳.韋昭.注:「睦,和也。」

6. 古州名,睦州的簡稱。

7. 姓。如北齊時有睦豫。

注音: ㄇ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