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小雙線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小雙線鳚
英文名: Enneapterygius minutus
描述:
體形小,圓柱狀。吻尖,上頜向後延伸至眼前緣下方;上下頜齒小,外列齒較大;鋤骨齒排列呈倒 V形;腭骨無齒。眼眶上緣皮膜與鼻瓣膜均細長,無鋸齒緣。頤部感覺孔 3+1+3。頭、頸、腹部及胸鰭基無鱗,其餘被櫛鱗;第一與第二背鰭基無鱗;腹部後緣無圓鱗;側線不連續,分為前後二段,前段側線為孔鱗,孔鱗側線不陡降,末端位於第二背鰭第八至第九棘下方;後段側線為缺刻鱗,缺刻側線鱗從孔鱗側線末端起延伸至尾柄;最後孔鱗與缺刻側線鱗列之間具一鱗列;側線上鱗列 3。D. III+XI-XII+8-9;A.I +15-17;P. ii-iii+4-5+vi-vii; L.l. 13-14+19-20。背鰭分成三枚;胸鰭末端達最後一側線孔鱗,或稍後方,即在第二背鰭的第九至第十棘下方。體土黃色,腹部色較淡;體具許黑色素胞,多分布在各鱗緣;另具少許小白斑;頭部色較深,上頜至眼前緣具一白帶;從吻端至胸鰭基,黑色素胞較密集,形成一寬縱帶;胸鰭具密集的黑色素胞,但有二條白橫線。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日本與琉球群島,東至美屬薩摩亞,南至澳洲等。台灣分布於南部、北部、澎湖、蘭嶼及綠島等。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