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和窟 - 教育百科
協 | |
和 | |
窟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ave of Harmony |
作者: | 謝庭菊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場所名。指十九世紀英國倫敦地區提供午夜娛樂的地方,一部份類似沃克斯廳園(VauxhallGardens)及克里莫內(Cremorne)作為冬季遊賞的花園;一部份是當作中產階級們用來替代如知名的阿爾馬克斯(Almack´s)裝飾華麗的舞廳沙龍。有些大型的沙龍,如:依歌(the Eagle)及葛瑞西安(the Grecian),後來轉形為一般的劇場,他們在後花園搭上帳棚當成舞臺。所謂基本的「和諧聚會」被描繪成「協和窟」,是為了提供那些看戲後不想回家的戲迷、或演員們住宿,大約可容納九十至一百人。這種型態聚會處演變成音樂廳的前身,設有一名主席,並且對外販售酒品。舞蹈類的表演相對的較少,席間少有女士出席,但對具有企圖心的業餘人士還是很有興趣參與的。雖然協和窟的經營模式已經消失,但在美國電影中還可見到它的片段翻版,其中大部分還是在描寫蠻荒的西部生活。礦區的帳棚沙龍形成特殊的景象,那裡經常充滿歌聲,並有四位女舞者(或者是歌舞女郎)跳著她們記憶中曾在巴黎或倫敦看過的舞蹈;如果舞臺建築夠好,她們也會嘗試又唱又跳的表演。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協和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