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蕡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fé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én
解釋:
[名]
雜草的香氣。《說文解字.艸部》:「蕡,雜香艸。」
[形]
草木果實很多的樣子。《玉篇.艸部》:「蕡,草木多實。」《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漢.毛亨.傳:「蕡,實貌。」
[動]
擾亂。《墨子.天志下》:「故墨子言曰:『是蕡我者。則豈有以異是蕡黑白甘苦之辯者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雜草之香氣。《說文解字.艸部》:「蕡,雜香艸。」清.段玉裁.注:「當作襍艸香,蓋此字之本義。」

2. 草木多實。《廣韻.平聲.文韻》:「蕡,草木多實。」《詩經.國風.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漢.毛亨.傳:「蕡,實貌。」

3. 擾亂。通「棼」。《墨子.天志下》:「故子墨子言曰:『是蕡我者。則豈有以異是蕡黑白甘苦之辯者哉!』」清.孫詒讓.閒詁:「『蕡』讀若『治絲而棼』之『棼』。」

注音: ㄈ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蕡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