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蒔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解釋:
  1. 移植、分種。
    【例】蒔秧
  2. 種植。
    【例】蒔花養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解釋:
[動]
1.移植、分種。《說文解字.艸部》:「蒔,更別種。」清.段玉裁.注:「今江蘇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宋.楊萬里〈插秧歌〉:「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2.種植。如:「蒔花養卉」。《文選.左思.魏都賦》:「水澍粳稌,陸蒔稷黍。」
[名]
參見「蒔蘿」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ˊ

1. 移植、分種。段注本《說文解字.艸部》:「蒔,更別種。」清.段玉裁.注:「今江蘇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宋.楊萬里〈插秧歌〉:「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2. 種植。如:「蒔花養卉」。漢.左思〈魏都賦〉:「水澍稉稌,陸蒔稷黍。」

3. 「蒔蘿」:植物名。繖形科前胡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約二、三尺。葉為羽狀之絲裂片,夏開黃色花,莖葉為中國傳統香料。果實呈橢圓形,黑褐色,氣味芳辛,無毒。主治小兒氣脹、健脾、開胃氣、壯筋骨等。亦稱為「小茴香」。

㈡ㄕˋ,ㄕˊ之又音。

注音: ㈠ㄕˊ ㈡(又音)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蒔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