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逌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ㄔㄨㄛˋ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yóu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óu
解釋:
[形]
參見「逌然」、「逌爾」等條。
[助]
所。通「攸」。《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上》:「漆、沮既從,酆水逌同。」唐.顏師古.注:「逌,古攸字也。攸,所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寬舒自得貌。《說文解字.辵部》:「𠧠(逌),气行皃(貌)。」《史記.卷四三.趙世家》:「牛畜侍烈侯以仁義,約以王道,烈侯逌然。」唐.張守節.正義:「逌音由,古字與『攸』同。……攸攸,氣行貌,寬緩貌。」《列子.力命》:「庇其蓬室,若廣廈之蔭;乘其蓽輅,若文軒之飾。終身逌然,不知榮辱之在彼也,在我也。」

2. 「逌爾」:笑貌。《字彙.辵部》:「逌,逌爾,笑貌。」漢.班固〈答賓戲〉:「主人逌爾而笑,曰:『若賓之言,所謂見世利之華,闇道德之實。』」

3. 所。通「攸」。《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上》:「漆、沮既從,酆水逌同。」唐.顏師古.注:「逌,古攸字也。攸,所也。」

注音: ㄧ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