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遹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ㄔㄨㄛˋ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遵循。《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資治通鑑.卷六八.漢紀六十.獻帝建安二十四年》:「繼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臨雍拜老,橫經問道。」
[助]
句首發語詞,無義。《詩經.大雅.文王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
[名]
姓。如宋代有遹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短暫停留、徘徊遊走。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辟,邪僻。段注本《說文解字.辵部》:「遹,回辟也。」《詩經.小雅.小旻》:「謀猶回遹,何日斯沮。」漢.毛亨.傳:「回,邪;遹,辟。」

2. 述,遵循。《玉篇.辵部》:「遹,述也。」《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資治通鑑.卷六八.漢紀六○.獻帝建安二十四年》:「繼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臨雍拜老,橫經問道。」

3. 句首發語詞,無義。《詩經.大雅.文王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

4. 姓。如宋代有遹復。

注音: 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遹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