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醓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ㄧㄡˇ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t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ǎn
解釋:
[名]
肉醬。《詩經.大雅.行葦》:「醓醢以薦,或燔或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肉汁。《說文解字.肉部》:「䏙(醓),肉汁滓也。」清.段玉裁.注:「〈醢人〉:『韭菹醓醢。』注云:『醓,肉汁也。』……許所據《禮》作𧖺,今字作醓。」《周禮.天官冢宰》:「醢人:掌四豆之實。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醓醢,昌本、麋臡。」漢.鄭玄.注:「醓,肉汁也。」

2. 肉醬。《詩經.大雅.行葦》:「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儀禮.少牢饋食禮》:「主婦被錫,衣移袂,薦自東房,韭菹、醓醢,坐奠于筵前。」

注音: ㄊ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醓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