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餿 - 教育百科
餿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sōu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ōu
解釋:
  1. 食物腐敗而變味。
    【例】夏天時,飯菜若不放置冰箱內,很容易就會餿掉。
  2. 不高明的。
    【例】餿主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ōu
解釋:
[動]
食物腐敗而變味。如:「飯菜餿了。」
[形]
1.腐壞變味的。如:「餿水」。《紅樓夢》第六一回:「前兒要吃豆腐,你弄了些餿的,叫他說了我一頓。」
2.不管用、不高明的。如:「餿主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食物腐敗而變味。如:「飯菜餿了。」《集韻.平聲.尤韻》:「餿,飯壞也。」宋.楊萬里〈晚酌〉詩:「暑天寒果飣來餿,水果清於木果休。」

2. 腐壞變味者。如:「餿水」、「餿飯」。《紅樓夢》第六一回:「前兒要吃豆腐,你弄了些餿的,叫他說了我一頓。」《五燈會元.卷七.德山鑒禪師法嗣》:「殘羮餿飯,已有人喫了。」

3. 不管用、不高明者。如:「餿主意」。

注音: ㄙ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餿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