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鶗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ㄋㄧㄠˇ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20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鶗鴃」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ㄊㄧˊ

「鶗鴃」:鳥名。杜鵑之別名。鳥綱鵑形目。口大尾羽長,嘴黑色,上嘴末端稍曲,身體灰褐色,尾巴有白色橫斑,胸腹部有黑色橫條紋,與鷹相似,初夏時常晝夜啼叫,鳴聲淒厲,能動旅客歸思。相傳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字彙.鳥部》:「鶗,鶗鴂,子規也。」漢.張衡〈思玄賦〉:「恃己知而華予兮,鶗鴂鳴而不芳。」《北史.卷三三.列傳.李孝伯》:「至若鮌為黃熊,杜宇為鶗鳺,褒君為龍,牛哀為猛獸。」亦作「鷤鳺」、「啼鴃」、「鵜鴃」、「子規」、「鷶𪀗」、「鷤䳏」、「杜宇」。

㈡ ㄊㄢˊ

作「」形時,為@B06178

注音: ㈠ㄊㄧˊ ㈡ㄊ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鶗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