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接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ㄩˋㄏㄜˊㄌㄧㄢˊㄑㄧˇㄌㄞˊㄖㄨˊ:「ㄌㄧㄢˊㄐㄧㄝ」、「ㄐㄧㄝㄍㄨˇ」、「ㄐㄧㄝㄒㄧㄢˋ」。
  2. ㄐㄧˋㄒㄩˋㄖㄨˊ:「ㄊㄚㄐㄧㄝ˙ㄓㄜㄕㄨㄛㄔㄨㄕˋㄑㄧㄥˊ˙ㄉㄜㄏㄡˋㄒㄩˋㄈㄚㄓㄢˇ。」
  3. ㄔㄥˊㄒㄩˋㄌㄨㄣˊㄊㄧˋㄖㄨˊ:「ㄐㄧㄝㄅㄢ」、「ㄐㄧㄝㄊㄧˋ」、「ㄔㄨㄢˊㄗㄨㄥㄐㄧㄝㄉㄞˋ」。
  4. ㄕㄡㄉㄠˋㄖㄨˊ:「ㄐㄧㄝㄕㄡˋ」、「ㄐㄧㄝㄒㄧㄣˋ」、「ㄐㄧㄝㄉㄧㄢˋㄏㄨㄚˋ」。
  5. ㄎㄠˋㄐㄧㄣˋㄆㄥˋㄔㄨˋㄖㄨˊ:「ㄐㄧㄠㄊㄡˊㄐㄧㄝㄦˇ」、「ㄉㄨㄢˇㄅㄧㄥㄒㄧㄤㄐㄧㄝ」。
  6. ㄧㄥˊㄖㄨˊ:「ㄧㄥˊㄐㄧㄝ」、「ㄨㄛˇㄉㄠˋㄔㄜㄓㄢˋㄑㄩˋㄐㄧㄝㄋ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ē
解釋:
  1. 相交、相觸。
    【例】交頭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
  2. 引領、招待。
    【例】接待、接機、迎接
  3. 收受。
    【例】接球、接電話 ◎
  4. 承繼、延續。
    【例】接替、接力、傳宗接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ē
解釋:
[動]
1.交合、相觸。如:「交頭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2.交際、招待。如:「迎接」、「接待」。《孟子.萬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3.收、受。如:「接納」、「接電話」、「接到來信」。
4.承受、托住。如:「接招」、「接住他投來的球。」《三國演義》第一七回:「遂自下馬接土填坑。」
5.連續、連接。如:「接續」、「接骨」、「接枝」、「接電線」、「上氣不接下氣」。
6.替換使延續。如:「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賽」。
[名]
姓。如漢代有接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a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迎接、接待。
  2. [[動] ] 連接、接合。
  3. [[動] ] 接到、收到。
  4. [[動] ] 替代。
  5. [[動] ] 繼續。
音讀: tsi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接洽、周旋。
  2. [[動] ] 迎接。
  3. [[動] ] 承受重量。
  4. [[動] ] 用手拿住對方遞過來的東西。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