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木村雙針蟋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木村雙針蟋
英文名: Dianemobius kimurae
描述:
頭部以背面觀為黃色至黃褐色,頭頂具3-5條褐色帶紋,臉基半部為深褐色至黃褐色,觸角黃褐色至深褐色,單眼黃色至黃褐色,小顎鬚基部三節為褐色,端部兩節為深黃色,下唇鬚褐色,前翅背區淺褐色,後足腿節外側具3深褐色斑紋,腹部深褐色,尾毛褐色,頭部以背面觀可見頭寬為中長的1.8倍,前胸背板長為頭長的1.2倍,前胸背板四方形且寬為長的1.4倍,前翅長達超過腹部末端,前翅長為寬的1.6倍,後翅小或缺無,後足脛節側刺內/外為4/3,體長為6-7公厘,頭長/寬為0.89-1.26/1.8-2.6公厘,臉長/寬為0.99-2.1/0.99-2.03公厘,前胸背板長/寬為1.17-1.5/3.25-3.76公厘,前翅長/寬為2-2.33/2.25-2.42公厘,前足脛節長為4.36-4.64公厘,後足腿節長/脛節長為1.44-1.61/3-3.53公厘,雄性生殖器以背面觀可見基部寬於端部。雄蟲會於夜晚鳴叫,呼喚聲長度約0.18-0.67秒,主要頻率範圍為2.2-18.9kHz。
分布:
台灣,特有種。
作者: 廖一璋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