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紅鰭鮊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紅鰭鮊
英文名: 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
描述:
體延長而側扁,背部明顯隆起,腹緣淺弧形,胸鰭基部至肛門有完全之腹稜。頭小而側扁,背面稍向下凹。口上位,下頜顯著地突出向上翹。鰓耙數25-29。咽頭齒3列,齒式5.4.2-2.4.4。無鬚。背鰭基部短,外緣平截,背鰭硬棘 III,末根硬棘後緣光滑,分枝軟條 7;臀鰭 硬棘III,分枝軟條25-28;尾鰭叉形,下葉稍長於上葉;腹鰭基部有三角形腋鱗。體被小型圓鱗,側線稍下彎,側線鱗數64-67。背部為青灰色,側線以下體側和腹面白色;體側上半部的每個鱗片後緣有黑色小點。各鰭為淡灰色;成魚的胸鰭、腹鰭及臀鰭為淡橘黃色。雄魚在繁殖季節會出現白色追星。Culter erythropterus及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分布:
東亞大陸範圍內之淡水域。由西伯利亞至越南皆有,臺灣產於西部河川下游、湖泊及池塘。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