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高層大氣化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Upper Atmospheric Chemistr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氣可分為對流層、同溫層、中間層及熱層,如下圖為各層的高度與溫度關係,而高層大氣化學則是研究對流層頂(Troposphere)以上大氣層中的化學成份及化學反應的科學,在對流層頂上的同溫層中含臭氧會吸收波長在220nm~330nm之太陽輻射而使產生下列反應:
  O3+hv(220nm~330nm)RO2+O
  而使在對流層頂層溫度由-56℃漸升至-2℃,在中間層因缺乏吸收太陽輻射能之化合物,只有稀薄之O+2與NO+,故溫度下降到-92℃,在熱層中受高能太陽輻射照射溫度升至1200℃而此時氣體皆成帶電之分子或原子如O+2,O+,NO+等,而原子態O濃度遠高於O2在120公里處則約相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高層大氣化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