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鼻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ㄖㄣˊㄐㄧˊㄉㄨㄥˋㄨˋㄈㄨˋㄗㄜˊㄒㄧㄡˋㄐㄩㄝˊㄐㄧˊㄏㄨㄒㄧ˙ㄉㄜㄑㄧˋㄍㄨㄢ
  2. ㄎㄞㄕˇ˙ㄉㄜㄖㄨˊ:「ㄅㄧˊㄗㄨˇ」。
  3. ㄑㄧˋㄨˋㄕㄤˋㄌㄨㄥˊㄑㄧˇㄏㄨㄛˋㄊㄨˊㄔㄨㄍㄨㄥㄅㄚˇㄨㄛˋ˙ㄉㄜㄅㄨˋㄈㄣˋㄖㄨˊ:「ㄇㄣˊㄅㄧˊ」、「ㄧㄣˋㄅ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鼻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動物的呼吸器官之一,也是嗅覺器官。 △鼻子
  2. 器物上隆起或是有孔可供穿過的部分。
    【例】門鼻、印鼻、針鼻
  3. 開始、發端。
    【例】鼻祖
  4. 地理學上指陸地突出海面的尖端部分。
    【例】鵝鑾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動物的呼吸器官之一,主司嗅覺。
2.器物上隆起或突出供把握的部分。如:「門鼻」、「印鼻」。
3.針孔。北周.庾信〈七夕賦〉:「縷條緊而貫矩,針鼻細而穿空。」
4.地理學上指陸地突出海面的尖端部分。如:「鵝鑾鼻」。也稱為「岬」。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開始的。如:「鼻祖」。
解釋:
「鼻」的異體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ī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人體的呼吸及嗅覺器官。
  2. [[動] ] 聞氣味。
  3. [[名] ] 鼻涕。
  4. [[名] ] 物體突出而像鼻子的部分,如草鞋、木屐等夾腳鞋帶的繫紐。
  5. [[名] ] 嗅覺。
  6. [[名] ] 小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鼻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