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小字典
中高年級
教育部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教育部成語典
中研院台灣生命大百科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國中以上
教育部辭典修訂本書
自然科學博物館
教育部國教院辭書
教育 Wiki
視覺素養學習網
海洋生物百科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音檔
圖檔
影片
共 1764 筆資料,每頁顯示 10 筆資料
變更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重度與極重度障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度與極重度障礙者」所涵蓋的對象相當廣泛;一般學者認為重度與極重度障礙者應可包括:(1)重度與極重度智能不足;(2)自閉症;(3)既聾又盲;(4)重度與極重度智能不足,並伴隨著肢體或感官上的障礙。其中第三與第四類又可稱之為多重障礙。
這類障礙者的共同處在於他們都因為在認知能力、身體感官以及行為上有顯著的障礙,以致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為了更明確地了解「重度與極重度障礙」所涵蓋的意義,一般學者分別從下面三個角度來加以界定: 1.心理計量定義法:是指用標準化的測驗結果來界定。依我國〔特殊教育法〕及美國智能不足協會的界定為重度與極重度障礙者必須同時符合下列兩項標準... |
閼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戰國時韓邑,在今山西省和順縣西北。
|
任命與提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公職或選舉遴選適當人選為候選人之過程,稱之為任命或提名。
1.公職任命:一般國家之元首多擁有不同程度的公職任命權,以英國內閣制、美國總統制、我國現況為例,說明如下。 (1)英國內閣制:英王為英國之虛位元首,但仍具有形式上的任命權。 任命首相:當大選過後,或首相死亡、辭職時,英王必須任命下院多數黨黨魁為新任首相。 任命大臣:首相組閣時,即提出管部大臣及不管部大臣請英王任命,除少數例外,英王多是照案發表,否則首相辭職或拒絕組閣,勢必造成政治僵局。 任命文官:文官經文官委員會考試合格後,由文官委員會及首相薦請英王任命,... |
不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給。《文選.盧諶.覽古詩》:「與之將見賣,不與恐致患。」《三國演義》第六回:「袞州太守劉岱,問東郡太守喬瑁借糧。瑁推辭不與,岱引軍突入瑁營,殺死喬瑁,盡降其眾。」
2.不和、不相與。《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至如夏后,兩龍載驅,璿臺之上,穆滿八駿,如舞瑤水之陰。亦有饗云,固不與萬民共也。」
|
參與式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與式決定(participative decision-making)目錄1 定義2 延伸閱讀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一個組織在決定過程中,可以先透過意見分享的過程,讓利害關係、專業人士及相關工作人員充分表達意見之後,再依據大家共同的意見做決定的方法,參與決定的項目通常屬於政策性的項目,又被稱為參與式決策。 延伸閱讀從人數的多寡來看,做決定可以分為個人式決定以及...
|
施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財物施捨、幫助他人。《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魯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任俠好客,樂施與。」
|
遺傳與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傳與環境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遺傳指的是與人類先天遺傳基因有關的生物機體之生理因素;而環境則指與人類後天教養有關的外在因素。環境又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在所有的社會環境中,教育也是一種環境因素,不過不同於一般的環境,而是一種有目的、有計畫地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環境因素。在教育史上以「遺傳與環境孰為重要」的爭論,一直未休。遺傳決定論者認為遺傳因素是兒童心理發展及學習過程的決定性因素,而環境決定論者則以為環境條件是兒童心理發展及學習過程的決定性因素,只要適度改變環境,人類本性應可加以改變。「教育萬能說」即可視為環境決定論的一種。
希臘時代的伯拉圖(Plato, 42... |
〔我與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與汝〕(I and Thou)是當代著名宗教哲學家馬丁‧布柏(Martin Buber, 1878~1965)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此書一九二三年於德國萊比錫(Leipzig)出版,一九三七年譯成英文;是布柏「對話哲學」(philosophy of dialogue)的成熟之作。在此書中布柏提醒人們應以互為主體的「我─汝」(I-Thou)關係作為人類關係的所在,此觀點對於後來的神學、倫理學、哲學、教育學等各方面均有深遠的影響。
布柏對話哲學的發展,始自二十世紀的最初十年,這本著作可說是布柏對話哲學的成熟。布柏寫作此書始於經驗而非抽象的概念,其起點既非形上學,也非神學,而是哲學... |
社會變遷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變遷與教育目錄1 相互關係2 經濟方面3 技術方面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相互關係教育制度為社會結構的一部分,它隨著整個社會不斷地在變化發展,如果我們把社會與教育制度分開來看的話,那我們所歸納出來的社會便與教育的關係大致如下 經濟方面在意識形態方面,教育常常為社會變遷的動因,就如同每個國家有奇特殊的教育目的,實現此種目的常常是導致社會變遷的原因。再者在經濟方面,教育常常是...
|
馬克斯主義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克斯主義是由馬克斯(Karl Marx, 1818~1883)與恩格斯(F. Engels, 1820~1895)合作創立的一種革命性的社會科學思想。主要的概念或內涵包括下列各項:唯物論、疏離、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說、階級鬥爭論等。馬克斯強調經濟因素對歷史或文明發展的決定性作用,主張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是疏離的,而在共產主義世界中,人獲得了解放的可能性,獲得了控制自己命運的可能性。
馬克斯主義通常被視為是唯物史觀或歷史唯物主義;其根本精神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根本動力,在於社會的經濟發展、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在〔德意志意識型態〕(The German Id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