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9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式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決定(participative decision-making)目錄1 定義2 延伸閱讀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一個組織在決定過程中,可以先透過意見分享的過程,讓利害關係、專業人士及相關工作人員充分表達意見之後,再依據大家共同的意見做決定的方法,參決定的項目通常屬於政策性的項目,又被稱為參式決策。 延伸閱讀從人數的多寡來看,做決定可以分為個人式決定以及...
〔我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汝〕(I and Thou)是當代著名宗教哲學家馬丁‧布柏(Martin Buber, 1878~1965)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此書一九二三年於德國萊比錫(Leipzig)出版,一九三七年譯成英文;是布柏「對話哲學」(philosophy of dialogue)的成熟之作。在此書中布柏提醒人們應以互為主體的「我─汝」(I-Thou)關係作為人類關係的所在,此觀點對於後來的神學、倫理學、哲學、教育學等各方面均有深遠的影響。
  布柏對話哲學的發展,始自二十世紀的最初十年,這本著作可說是布柏對話哲學的成熟。布柏寫作此書始於經驗而非抽象的概念,其起點既非形上學,也非神學,而是哲學...
文化教育文化工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教育或文化活動是指從歷史文化立場來解決教育問題的一種理論,即認為教育是文化現象之一,從歷史、社會的文化立場探討教育原理,並以文化作為陶冶的材料,以養成文化的傳承及個人之發展。
  文化教育學者斯普朗格(E. Spranger)認為,文化工作的目的在於發展教育的愛,亦即企求受教育者的人格全面得到發展。然而人格全面發展「部分人格」相對的形成,後者可就形式內容來區別。就形式的部分形成而言,以主體的知、情、意三個面向,分別施以局部的陶冶,形成其個別的單獨性質,對生命全體人格全體未曾顧及。就內容的部分形成而言,是把智識、技能、道德、藝術、宗教等,分別在各別的領域中學習,但卻忽略相...
兒孫作馬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父母不必為兒女操心太多。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兒孫自有兒孫福,莫兒孫作馬牛。」《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至於生子生孫,就是下一輩事,十分周全不得了。常言道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兒孫作馬牛。』」
社會安全制度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安全」一詞源自一九三五年美國羅斯福總統所簽署的〔社會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在美國此一名詞係由「經濟安全」一詞演變而來,原是一種由政府提供的「有限的」福利政策法案,旨在保障國民經濟生活之安全。該法案施行迄今,已經過多次修正。目前其內容已由狹義的老年及遺屬保險、公共扶助,逐漸擴大為較廣義的詮釋,其範圍包括:社會保險、公共扶助及母性兒童保健三大體系。
  美國衛生及人群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於一九九二年編印出版的〔一九九一年各國社會安全制度要覽〕(Social Secur...
同儕的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儕的關係目錄1 前言2 青年期的同儕關係3 朋黨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大部分的青年除了親密朋友外,他們也重視較大的同儕團體,把它當做觀念、價值、友伴、和娛樂的來源之一。(註2) 青年期的同儕關係  關於青年期的同儕關係,有些學者是從社交地位和同儕群集(peer crowd)的角度來看。社交地位或為同儕所接納的程度,其分類方式兒童中期的分類一樣。小學兒童一樣,受歡...
春祈秋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在民間相傳,農曆二月二日是土地公的聖誕,農曆八月十五日則是土地公得道升天日。這兩個重要的日子古時被稱為「春祈」「秋報」,源自於上古時期的社日,分別是春社秋社,做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也是農家耕作的季節更替之時。農曆二月二號是春耕之日的開始。因此一方面向土地公祝壽,另一方面也祈求土地公保佑今年的耕作能夠順利,五穀豐收。在《台灣府志》中便有記載,「二月二日,各街社里逐戶斂錢宰牲演戲,慰當境土神,名曰春祈福。」
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之日,在台灣民間,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吃月餅習俗,另一個便是答謝土地公,感謝土地公這一年來的庇佑,賜給福運農作豐收。在《台灣府志》中亦有記載,「中秋,祀當境土神...
[倫理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倫理學教育]是英國哲學家皮德思(R.S. Peters, 1919~ ),奠定其學術地位的一本最重要著作;也是二十世紀後葉,教育哲學專著中,被引用及討論最頻繁的作品之一。
  [倫理學教育]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教育概念;第二部分探索教育的倫理學基礎;第三部分討論教育社會控制模式之間的關係。
  在分析教育概念時,皮德思指出,儘管教育沒有固定的活動或程序,卻有若干重要的規準必須依循。首先,教育必須是「有價值」事物的傳遞過程;再者,教育所傳授的應是有活力、富生氣的概念,以俾學生養成「理解和通觀」的能力;第三,基於學習者之「意願和自律」,教育必須排除如制約或灌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友邦,相交好的國家。《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田假為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國。」
噲為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信知漢高祖畏其才能,常稱病不朝,自此鬱悶不樂,並羞周勃、灌嬰等為伍。後過樊噲家門,噲跪拜送迎,韓信遂自嘲曰:「生乃噲等為伍!」典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後比喻平凡庸俗的人共事或同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