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49.9977 ms
共 6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長、繁殖。如:「滋生」。《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草木庳小不滋,五穀萎敗不成。」
2.培植、培養。《楚辭.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3.引發、惹發。如:「滋事」。《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
4.潤澤。《文選.謝惠連.擣衣詩》:「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唐.李商隱〈潭州〉詩:「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5.補身體。如:「他身子十分虛弱,須好好滋補一番。」
6.北平方言。指噴射、冒。如:「管子裂了,直滋水。」
繁多、茂盛。《文選.潘岳.射雉賦》:「靡木不滋,無草不茂。」
更加。《孟子.公孫丑上》:「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史記.卷一一二.酷吏傳.序》:「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1.味道、美味。《漢書.卷六○下.蔡邕傳》:「汦汦庶類,含甘吮滋。」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一六首之四:「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
2.汁液。《文選.揚雄.羽獵賦》:「方將上獵三靈之流,下決醴泉之滋。」《文選.左思.魏都賦》:「墨井鹽池,玄滋素液。」
|
滋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浸潤、潤澤。如:「天降甘霖,滋潤大地。」
2.不乾燥的意思。漢.王充《論衡.是應》:「彼露味不甘者,其下時,土地滋潤,流溼萬物,洽沾濡溥。」
3.北方方言。指舒適。如:「如今只祈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大伙兒日子滋潤。」
|
個中滋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中的感受。如:「只有親身體驗,才能了解個中滋味。」
|
滋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食物酸、甜、苦、辣、鹹等味道。如:「這魚湯滋味鮮美。」《西遊記》第二四回:「哥哥,喫了忙了些,不像你們細嚼慢嚥,嘗出些滋味。」《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買了兩個蕃譒片嚼嚼,到覺得有些滋味。」
2.比喻感覺。宋.辛棄疾〈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老殘遊記二編》第四回:「我只好在廚房裡端菜,送到門簾子外頭,讓他們接進去。這是什麼滋味呢!」
|
滋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繁殖、生長。如:「滋生蚊蠅」、「樹枝上又滋生了許多新芽。」《文選.張協.安石榴賦》:「含和澤以滋生,鬱敷萌以挺栽。」
2.引起、發生。如:「莫滋生事端。」唐.白居易〈自問〉詩:「老慵難發遣,春病易滋生。」
|
滋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滋補保養,供養。如:「滋養身體」。《西遊記》第四回:「弼馬晝夜不睡,滋養馬匹。」
|
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鬧事、惹禍。《官話指南.卷五.官話問答》:「並且敝國繙譯官,風聞那些個百姓,有意滋事。」《文明小史》第四回:「現在滋事為首的人雖已拿到,究竟洋人逃落在何處,至今一無下落。」
|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書‧泰誓下〕記載,周武王舉兵伐紂,在大軍出發前的誓詞中,列舉了商紂的種種罪行,並以「樹德務滋,除惡務本」,來勉勵將士。武王認為培植德性,務期它能滋長;斬除凶惡,務去它的本根。周武王的弔民伐罪,就消極方面而言,是為百姓「除惡」;就積極方面來說,是為蒼生「樹德」。而樹德與除惡,都要從根本做起,樹德的原理和樹木一樣,必須根深柢固,然後枝葉繁茂,生意盎然,且能不斷地滋長;除惡的原理如同清除莠草一般,必須把邪惡的本根,徹底斬除,以免春風一吹,再度蔓延。
樹德最重要的是要使美德不斷地滋長,鑑於植物繁茂滋長的要件,一是根深幹直,二是辛勤灌溉。樹德之理亦然,首先應把善根深植心田之中,乃能... |
不是滋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內心不好受。如:「考了三、四年的大學,每次都落榜,心中真不是滋味。」「看著業績比自己差的同仁高升了,心裡很不是滋味。」
|
滋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長。《紅樓夢》第五六回:「園子裡花木也可以每年滋長蕃盛,你們也得了可使之物。」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