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蛹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ㄎㄨㄣㄔㄨㄥˊㄔㄥˊㄓㄤˇㄍㄨㄛˋㄔㄥˊㄓㄨㄥㄧㄡˊㄧㄡˋㄔㄨㄥˊㄅㄧㄢˋㄨㄟˊㄔㄥˊㄔㄨㄥˊㄑㄧㄢˊㄙㄨㄛˇㄐㄧㄥㄌㄧˋㄧˊㄉㄨㄢˋㄅㄨˊㄉㄨㄥˋㄅㄨˋㄕˊㄑㄧˊㄓㄨㄤˋㄖㄨˊㄙˇ˙ㄉㄜㄓㄨㄤˋㄊㄞˋㄖㄨˊ:「ㄘㄢˊㄩㄥˇ」、「ㄆㄛˋㄩㄥˇㄦˊㄔ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ǒng
解釋:
  1. 昆蟲成長過程中,由幼蟲變為成蟲之前所經歷一段不動不食、其狀如死的形體狀態。
    【例】蠶蛹、破蛹而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ǒng
解釋:
[名]
昆蟲類的幼蟲,長成至一定階段,即不動不食,其狀如死,形體發生變化,多為棗核形狀,於適合的環境條件下變為成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昆蟲類之幼蟲,長成至一定階段,即不動不食,其狀如死,形體發生變化,多為棗核形狀,於適當環境條件下變為成蟲。《說文解字.虫部》:「蛹,繭蟲也。」宋.葉適〈送陳漫翁〉詩:「笠澤老龜蒙,蛹臥緣自裹。」元.馬祖常〈繅絲行〉:「黃絲白絲光縰縰,老蠶成蛹啖兒饑。」

注音: ㄩ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蛹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