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衛生教育介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作者: 姜逸群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介入」是指設計出有計畫、有系統的綜合性計畫,於特定時間內將之應用於特定環境中的參與對象,以期產生認知(cognition)、情意(affection)、技術(skill)、行為(behavior)或健康狀況(health status)的改變。依格林(Green)等人的觀點,認為衛生教育是一種輸入(input),也就是介入 ,而介入的預期結果(outcome),就是衛生教育想要達到的目標。
  衛生教育者因為有活動家的傾向,因此他們對於問題的解決往往只是努力於輸入的一方,也就是只考慮到如何設計衛生教育計畫進行衛生教育介入,而忽略了衛生教育介入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認為衛生教育介入後,其結果將自然發生。但是格林等人認為衛生教育者在從事衛生教育介入計畫時,即應該注意衛生教育介入後可能產生的結果,鼓勵衛生教育者在思考如何做之前,應先考慮為什麼要如此做。也就是說,對於結果會造成影響的重要因素,必須在衛生教育介入被設計出之前,能夠進行診斷的工作,如此可以避免被錯誤引導和造成衛生教育介入無效的危險。
  衛生教育介入活動,如果它的目標是設定在行為改變上時,事實上可分成四種形式,即可減少有害健康的行為,預防有害健康行為的增加,增加有益健康的行為,預防有益健康行為的減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衛生教育介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