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以誠救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誠」在「中庸」裡所講的是天道精神,認為天道創生萬物,所秉持的就是一個「誠」。「誠」為無偏無私,所以「不欺」為「誠」。推衍到人,因為人性中含著由私而偏而欺的傾向,所以人要從「致誠」(致力於誠實不欺)開始修身。
  劉向在所著〔說苑〕第二十卷〔反質〕中,有一段提出「以誠救敗」的觀點。文字說舜時歷山的農人常侵占田邊別人的地,於是舜就到歷山去耕地。富澤的漁人常爭奪別人的池澤,於是舜就到富澤去打魚。東夷人所做的陶器品質陋劣,於是舜就到東夷去製陶。(據傳說三個地方的人看到舜不侵占和製作精品的示範,受到舜的感化,而改善了他們的行為。)劉向說:耕漁製陶並不是舜的本業,舜這樣做是為了「救敗」。接著說:人性有欲,而欲望的力量很大,往往不能制止,故而捨棄實質(質)趨向虛浮(華),於是製造劣品,生出爭端,而成為欺騙(偷);就是因為捨棄了誠實而應用欺詐手段,捨棄簡樸而選擇了作假(偽),無盡無休的捨本逐末。於是聖人抑制虛浮,提倡實質,用「一儀」綜理所有事物,這「一儀」可以說是「天心」,也就是「誠」。以內在的「誠」為本,外在的「文」(華)便不致有害;可說誠是矯正各種不當行為的法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以誠救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