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體 - 教育百科
假 | |
體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hantom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等效組織(與人體密度近似且相同有效原子數)的物體,用以模擬人體對輻射的吸收及散射反應。水、蜂蠟、合成木等都是作假體當用的材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假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phantom |
日期: | 1984年 |
出處: | 保健物理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代替人體用的物體,為估計整個人體內相關點的劑量分布情形。假體所用之物質,應與人體組織具有相同的原子序與密度,此乃為構成假體的重要因素。輻射治療時,為測量等劑量曲線(isodose curve),可用石蠟板或壓縮木板做成假體,於其內預先留下數個通當的位置,以便放置游離腔。由於人體內之不均勻性,假體必依人體各部位的組織,加以精密製造。假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或劑量之分布情形若與人體的分布情形不同,則只要將游離腔放入假體內,使可決定人體(以參考人為主)的成膚和內臟器官等的輻射劑量。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假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