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元節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zhōng yuán ji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ōng yuán jié
解釋:
農曆七月十五日。本來是道教的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的誕辰。道教會在這一天舉行普渡,祈請為亡靈赦罪。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因此,民間盛行為死去的親人舉行超渡法事,以消災祈福,化解怨氣。並有如放河燈、搶孤等習俗,也稱為「盂蘭盆節」、「鬼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中元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相似詞: 【鬼節】
對應華語: 中元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中元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中元 相關客家語 中元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