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胙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ㄖㄡˋ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zu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ò
解釋:
[名]
祭祀所用的肉。《說文解字.肉部》:「胙,祭福肉也。」
[動]
1.降福。《國語.周語下》:「天地所胙,小而後國。」《漢書.卷一○○.敘傳下》:「德薄位尊,非胙惟殃。」
2.酬答。《左傳.隱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分南陽而賜田,裂東嶽而胙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祭祀所用之牲肉。《說文解字.肉部》:「胙,祭福肉也。」《金史.卷三一.禮志四》:「司徒又跪以胙肉進,皇帝受以授左右。」《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亞獻的莊徵君,終獻的馬二先生,都跪在香案前,飲了福酒,受了胙肉。」

2. 降福。《國語.周語下》:「天地所胙,小而後國。」《漢書.卷一○○.敘傳下》:「德薄位尊,非胙惟殃。」

3. 酬答。《左傳.隱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分南陽而賜田,裂東嶽而胙土。」

注音: ㄗ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胙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