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刮痧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guā sh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 shā
解釋:
  1. 用銅幣等物蘸水或油,向下順刮患者的胸、背和頸部等處,使皮膚局部充血出現紫斑,以減輕內部的炎症及疼痛。
    【例】他不小心中暑,經過刮痧後,頭痛的症狀已經改善多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刮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 shā
解釋:
一種流行於民間對患痧症者的治療方式。其法係用銅幣等物蘸水或油,刮擦患者的胸背和頸部等處,使皮膚紫暈,局部充血,以減輕內部的炎症及疼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刮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刮痧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刮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掠痧剾痧 相關客家語 刮痧捉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