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的教育 - 教育百科
功 | |
能 | |
的 | |
教 | |
育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unctional Education |
作者: | 詹棟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施為有功能性與非功能性兩種。按照德國教育家莫鈴豪爾(Klaus Mollenhauer)的觀念去區分,認為教育在獲得經驗,這是功能性的;教育在形成意識,這是非功能性的。因為經驗可以直接對一件事情發生作用,所以是功能性的;意識是隱藏的,不能直接對事物發生作用,必須透過經驗間接發生作用,所以是非功能性的。教育在功能性方面比較顯著,例如「教育是經驗不斷改造的過程」(杜威語),這便是功能性的;「教育是保持一顆聖潔的心」,這便是非功能性的。前者是動態的,在發揮功能;後者是靜態的,在固守城池。 德國經驗主義的教育家布瑞欽卡(Wolfgang Brezinka)認為,就教育的事實表現去探討教育概念,教育發生的概念所衍生出來的教育,就是「能的教育」。這種教育與可教育性有關。 以上莫鈴豪爾與布瑞欽卡的論點是比較特殊的,一般所謂的「功能的教育」,是指「能力本位」的教育,針對某一方面的需要能力而實施教育。在多元化的社會裡,為使人們能具備生活中需要的各種能力,而實施功能的教育。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功能的教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