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氣氣相反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tmospheric Gas-Phase Reac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大氣中氣態物質間發生的反應,其中較受重視的反應是臭氧及過氧乙醯基硝酸酯(PAN)等過氧化物的生成反應。此反應以大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為主要前驅物,經太陽輻射光解後形成高反應性的原子及自由基,如O,OH,HO2等,繼而引起連鎖反應,即所謂的光化學反應(photochemical reaction)。在光化學反應中,NO被轉換成NO2,形成一系列的含氮物質,例如硝酸及過氧乙醯酸(peroxyacyl acid),並累積臭氧量。NO2不但是反應的起動者,也是終止者,鏈反應的終止會形成硝酸及有機硝化物。SO2的氣相反應主要是在光化學反應的環境中進行,與O,OH,HO2及CH3O2等光化產物的反應是SO2進一步氧化的主要途徑,其中又以和OH基的反應最為重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氣氣相反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