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教育百科
ˊ
ˇ
ˊ
ˋ
ˇ
ˊ
  • 漢語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 , bài yě xiāo h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 , bài yě xiāo hé
解釋:
漢初蕭何薦韓信為大將軍,後又助呂后設計殺害他。典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後用以比喻事情的好壞或成敗都由同一人造成的。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八.蕭何紿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亦比喻為做事出爾反爾,反覆無常。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這非是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故恁的反覆勾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