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予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ㄨㄛˇㄊㄨㄥㄩˊ」。ㄖㄨˊ:「ㄩˊㄧˋㄖㄣˊ」、「ㄩˊㄑㄩˇㄩˊㄑㄧㄡˊ」。

注音:
解釋:

ㄕㄡˋㄍㄟˇㄊㄨㄥㄩˇ」。ㄖㄨˊ:「ㄐㄧˇㄩˇ」、「ㄗㄥˋㄩˇ」、「ㄈㄨˋㄩ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授、給。通「與」。
    【例】給予、贈予、賦予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我。同「余」。
    【例】予一人、予小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代]
我。同「余」。《論語.述而》:「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唐.李白〈送郄昂謫巴中〉詩:「予若洞庭葉,隨波送逐臣。」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給。通「與」。如:「給予」、「贈予」、「授予」、「賦予」。《詩經.小雅.采菽》:「彼交匪紓,天子所予。」
2.贊許。《管子.宙合》:「主盛處賢,而自予雄也。」《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傳》:「魯嚴公夫人殺世子,齊桓召而誅焉。《春秋》予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ō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給予。
  2. [[介] ] 被……。
  3. [[介] ] 任由。後加「伊」字而「伊」省略時,則不變調。
  4. [[介] ] 讓。
  5. 動詞後綴。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