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啟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ㄆㄨ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ㄚˇㄎㄞㄖㄨˊ:「ㄎㄞㄑㄧˇ」、「ㄑㄧˇㄈㄥ」、「ㄑㄧˇㄎㄡˇ」。
  2. ㄎㄞㄉㄠˇㄖㄨˊ:「ㄑㄧˇㄈㄚ」、「ㄑㄧˇㄇㄥˊ」、「ㄑㄧˇㄉㄧˊ」、「ㄑㄧˇㄕˋ」。
  3. ㄎㄞㄕˇㄖㄨˊ:「ㄑㄧˇㄒㄧㄥˊ」、「ㄑㄧˇㄔㄥˊ」、「ㄑㄧˇㄩㄥˋ」、「ㄑㄧˇㄉㄨㄥˋ」。
  4. ㄔㄣˊㄕㄨˋㄖㄨˊ:「ㄑㄧˇㄕˋ」、「ㄑㄧˇㄗㄡˋ」。
  5. ㄕㄨㄒㄧㄣˋㄖㄨˊ:「ㄕㄨㄑㄧˇ」、「ㄒㄧㄠˇㄑ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啟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打開、展開。
    【例】開啟、啟齒、啟封
  2. 開導、教導。
    【例】啟發、啟蒙、啟迪
  3. 動身、開始。
    【例】啟程、啟動、啟行
  4. 陳述、說明。
    【例】啟事、啟奏、敬啟
  5. 泛稱書信。
    【例】小啟、謝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打開、展開。如:「開啟」、「啟齒」。《書經.金縢》:「啟籥見書。」《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宋.劉克莊〈苦寒行〉:「長安城中多熱官,朱門日高未啟關。」
2.開導、教導。如:「啟發」、「啟蒙」。《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動身、開始。如:「啟程」、「啟行」、「啟動」。
4.陳述、告訴。如:「啟稟」、「啟奏」。《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唐.元稹《鶯鶯傳》:「是用托短章,願自陳啟。」
5.開闢、開拓。《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紀》:「編戶歲滋,疆宇日啟。」《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大啟南陽,世作盟主。」
[名]
1.古代稱官信為「啟」,今用來通稱書信。如:「小啟」、「謝啟」。
2.人名。夏禹之子。禹曾讓位於益,但人民懷念禹的功績,乃擁戴啟繼位,開君主世襲之風。
3.姓。如五代十國時後燕有啟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é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