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壤土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rǎng t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ǎng tǔ
解釋:
  1. 以適當比例的細砂和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土粒粗鬆,能透水、保水、保肥,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
    【例】她用壤土種植蔬菜,收成相當不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壤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ǎng tǔ
解釋:
1.土地。《戰國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眾,兵革之強,一舉眾而注地於楚。」
2.以適當比例的細砂和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質地介於黏土和砂土之間,能保水及養分,適宜農作物生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壤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oam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壤土係一土壤質地名詞。其黏粒含量在7%-27%之間;坋粒則介於28%-50%之間;沙粒則少於50%。壤土中所含之黏粒與沙粒比例適中,宜於農業土地使用,生產力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壤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