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妝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ㄡㄕˋㄖㄨㄥˊㄇㄠˋㄖㄨˊ:「ㄏㄨㄚˋㄓㄨㄤ」、「ㄓㄨㄤㄕˋ」、「ㄓㄨㄤㄅㄢˋ」、「ㄕㄨㄓㄨㄤ」、「ㄓㄨㄤㄉㄧㄢˇㄇㄣˊㄇㄧㄢˋ」。
  2. ㄈㄢˋㄓˇㄈㄨˋㄋㄩˇㄐㄧㄥㄒㄧㄡㄕˋㄉㄚˇㄅㄢˋ˙ㄉㄜㄖㄨㄥˊㄇㄠˋㄖㄨˊ:「ㄒㄧㄣㄓㄨㄤ」、「ㄏㄨㄥˊㄓㄨㄤ」。
  3. ㄋㄩˇㄗˇㄔㄨㄐㄧㄚˋㄕˊㄆㄟˊㄐㄧㄚˋ˙ㄉㄜㄩㄥˋㄆㄧㄣˇㄖㄨˊ:「ㄐㄧㄚˋㄓㄨ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妝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āng
解釋:
  1. 婦女或演員身上的裝飾、打扮。
    【例】新妝、卸妝、紅妝
  2. 婦女裝飾、打扮容貌。
    【例】妝扮、梳妝
  3. 女子出嫁時陪送的衣物等。
    【例】嫁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āng
解釋:
[名]
1.婦女的容貌修飾。《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唐.杜甫〈新婚別〉詩:「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2.修飾的模樣。如:「新娘妝」。唐.韓偓〈梅花〉詩:「龍笛遠吹胡地月,燕釵初試漢宮妝。」
3.女子結婚時陪送的衣物等。如:「嫁妝」。《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那怎的個下茶、行聘、送妝、過門,都不及細說到了。」
[動]
婦女用脂粉修飾容貌。如:「妝扮」、「梳妝打扮」。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脂粉修飾容貌。
音讀: ts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