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澀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ㄏㄨㄚˊㄖㄨㄣˋㄖㄨˊ:「ㄘㄨㄙㄜˋ」。
  2. ㄨㄣˊㄗˋㄕㄥㄧㄥˋㄋㄢˊㄉㄨㄥˇㄖㄨˊ:「ㄏㄨㄟˋㄙㄜˋ」、「ㄐㄧㄢㄙㄜˋ」。
  3. ㄨㄟˋㄉㄠˋㄨㄟˊㄎㄨˇㄅㄨˋㄍㄢㄏㄨㄚˊㄖㄨˊ:「ㄓㄜˋㄎㄜㄌㄧˇ˙ㄗㄧㄡˋㄙㄨㄢㄧㄡˋㄙ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不滑潤。
    【例】粗澀
  2. 文字生硬難懂。
    【例】晦澀、艱澀
  3. 味道微苦不甘滑。
    【例】這顆李子又酸又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不滑潤。如:「粗澀」、「輪軸發澀」。
2.文字生硬難懂。如:「晦澀」。《宋史.卷三八○.勾龍如淵傳》:「文章平易者多淺近,淵深者多艱澀。」
3.說話遲鈍不流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王右軍少時甚澀訥。」《南齊書.卷七.東昏侯本紀》:「性重澀少言,不與朝士接,唯親信閹人及左右御刀應敕等。」
4.味道微苦不甘滑。如:「酸澀」、「這李子好澀。」。唐.李咸用〈和吳處士題村叟壁〉詩:「秋果樝梨澀,晨羞筍蕨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a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味道微苦不甘美、滑溜。
  2. [[形] ] 吝嗇、小氣。
  3. [[形] ] 形容眼睛因長時間工作,缺乏淚液滋潤,而產生的不舒服的感覺。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