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實驗性流行病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又稱流行病學試驗、介入性研究、隨機控制試驗等。是探索驗證病因和評價防治效果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它包括:1.實驗室實驗,如用動物群實驗模擬人類疾病的流行因素及規律;2.臨床試驗,如考核藥物或治療方法的效果;3.預防試驗,如評價預防接種的效果;4病因試驗或介入性試驗,如飲水加氟可預防齲齒,也證明攝入氟不是齲齒的病因之一。在人群中進行的試驗研究即介入性試驗,實際上是前瞻性研究的一個特例。它是在比較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進行隨機分組和人為給定干預因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結果。由於此類研究方法其因果關係最合乎時序性 (temporality),即先改變病因再觀察疾病或健康效應發生情形,因此一般認為此法驗證的假設結論是比較可靠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驗性流行病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