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黑尾雙線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黑尾雙線鳚
英文名: Enneapterygius nigricauda
描述:
體形小,圓柱狀。上頜向後延伸至瞳孔前緣下方;雄魚吻部長於雌魚;齒小,上下頜具椎形齒;鋤骨及腭骨前端具齒群。眼眶上緣觸角短,呈葉狀。鼻瓣膜為葉狀。後顳骨枝稍彎曲,呈”I”形。頤部感覺孔 3-4 +1 + 3-4。頭部、胸部及胸鰭基部無鱗。體櫛鱗,尾柄圓鱗。側線不連續,分為前後二段,前段側線為孔鱗15-20個,孔鱗側線從胸鰭基後方即稍下降,末端位於第二背鰭末端下方;後段側線具2列缺刻鱗15-20個,末端止於尾柄。側線上鱗列 4 + 1 + 4。D. III+XI-XIV+7-10; A. I+16-19; P. ii-iii + 6-7 + vi-viii (15-17);L.l. 18 + 16-18;Vert.11-12 + 22-24。背鰭低矮,分成三枚,但長度不超過第二背鰭第一軟條;臀鰭起始於第十至第十二側線孔鱗;胸鰭末端達第六至第九臀鰭軟條。雄魚體紅色,體側帶散布深紅色條紋,頭部下方2/3處至胸部及胸鰭基部黑色,尾柄具1白色細長橫紋,尾鰭2/3-3/4部分黑色;雌魚灰綠色,體側沿體背、中央及腹側各具1列紅色斑塊。(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北從沖繩及台灣,經菲律賓,向東南至萬那杜及其他大洋洲其他島嶼,包括:社會群島、萊恩群島、薩摩亞及東加。臺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